长期以来,建筑模板支架监测不受施工现场的重视,多采用人工监测的方式,存在时效短、精度低、人为影响大等问题,导致模板支架倒塌事故频频发生。针对模板支架事故频发、高发、易发的特点,根据住建部[2018]31号文件所要求的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应有监测监控措施的规定,建筑工程技术二年级学生刘佳跃等人进行了模板支架智能监测系统的研发。
该项目由拉线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测频传感器、光学摄像头、声光报警器、无线传输系统、下位机和上位机组成,用人工智能算法判读和预测,提供声、光和数据报警指示,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及支架进行监测预警。拉线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测频传感器(模板支架在发生坍塌前,会发生高频自振,模板支架自振频率升高,意味着支架安全性下降)及光学摄像头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模板支架的位移、应力、结构频率及视野变化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先送至下位机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初步判读,对监测值(模板支架变化趋势)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模板支架智能监测系统综合运用了5G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传感器,是模板支架工作状态的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使用了学生自己设计的模板支架监测专用传感器,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精度和可靠性。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设计传感器的核心—芯片,用自己的芯片采集数据。该项目是多学科交叉、专创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成果,项目的落地为学科教育实践提供了载体,为培养技术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建筑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服务于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基于此,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学术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专业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双提升,开拓出一条人才培养新途径。2021年建筑工程系学生在“建行杯”第七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3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参加省级以上BIM技能竞赛90余项。